新闻中心 | News Center
您的位置: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 苹果神话褪色 产业机会由硬件转向软件

苹果神话褪色 产业机会由硬件转向软件

发布日期:2014-01-17 浏览次数:8345次

苹果上周发布了新款手机,但股价不涨反跌,自产品发布后股价大挫8.15%。同时,a股相关概念股也集体跳水,安洁科技、歌尔声学等概念龙头发布会次日跌停。苹果乏力,服务苹果的电子元器件厂商是否雄风难再?证券时报记者特此采访了私募人士范小明、广东新价值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罗伟广和上投摩根相关投研人士。

苹果神话褪色 产业机会由硬件转向软件

苹果神话褪色 产业机会由硬件转向软件

  创新乏力 定价过高

  证券时报记者:苹果新产品市场反响如此悲观,原因何在?

  范小明:不符合大家预期。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缺乏创新,还是沿着原来的产品小修小补;另外一方面就是市场策略,iphone 5c的定价还是有所欠缺的。按照目前4000多元的定价,对于新兴市场的影响力不会特别大,市场可能是不太看好5c的销售情况。

  不过,我认为市场反应过激。5c和5s基本上都是过渡产品,不算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终端产品,苹果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明年的iphone6上。5s提供的指纹识别虽然不是一个新功能,但是把它引入到支付领域,苹果是第一家,今后的衍生变革可能会很大。

  私募一年前已淡出

  证券时报记者:随着创新的难度增加以及千元机的逐渐普及,智能手机市场和投资链条是否已经开始萎缩?

  范小明:从产业的景气度来讲,9月份、10月份是旺季,新品发售和消费两旺,产业链的景气度没有问题。不过,从2010年开始,智能机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,但是越往后渗透率越高,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替换会逐渐减少,硬件厂商机会已经不大。总体而言,智能手机产业链上,苹果等高端手机可能会慢于这个行业的增速。苹果明年有手机、智能电视、智能手表等几大新品发布,如果没有创新产品引领这个潮流的话,估计龙头的地位就难保。

  罗伟广:我自己是电子迷,过去2到3年我都很看好苹果产业链。其实,这些公司本身不具备定价权,苹果的产销变化对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。此外,市场对苹果概念已经炒作几年,欧菲光等许多个股估值太高,莱宝高科近期就出现大跌。

  现在,苹果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,创新乏力,市场份额也在下降。如果苹果告别了高增长,整个苹果产业链就转变成手机产业链供应商。如果说供应苹果毛利率有30%到40%,供应三星则只有20%到30%,供应国内就只有10%。

  电子元器配件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。除了少数企业如歌尔声学有核心竞争力外,市场追逐的大多数概念股与大多数制造企业没有本质区别,当整个行业告别了高增长和高毛利的时候,利益就会下滑。自从iphone5发布,我就逐步淡出这一块投资。

  上投摩根:相对来看,服务苹果手机的国内电子行业中长期逻辑依然存在,因为产业转移刚开始,包括人力、原材料成本和完善的产业环境,有利于国际电子产业向国内转移,而且,电子产品有很大的应用空间。中期看,明年增长大方向没问题。一方面,国产智能机正在崛起,增速将在30%以上;另一方面,国内元器件厂商基本都是自去年开始进入苹果、三星等一线厂商供应链,明年的份额还能提升。

  软件机会超过硬件

  证券时报记者:如何看待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电子产品投资点?是智能电视还是可穿戴式设备?

  范小明:总体来看,智能电视或智能设备可能有一些局部性、短期的机会,但炒作的时间跨度和高度,可能都不能和智能手机相提并论,毕竟手机是现代人的刚需品。

  相比较而言,智能电视的机会比可穿戴式设备机会要大。一方面,许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智能电视,如小米、乐视等,会形成一个新的通路和平台;另一方面,智能电视配套的很多东西都没有起来,比如说传感器、体感识别等都要用上,零配件的需求也有增长空间。

  至于穿戴设备,其实现在市场还不太成熟,之前发布的一些产品以概念居多,但卖得都不太好。整个市场可能还是等着像苹果、谷歌这样创新性的企业制定一个标杆后,才能够真正兴起大量出货的浪潮。

  罗伟广:可穿戴式设备有机会,但目前来看不可能是大规模发展,只会是形成一个小众市场。智能电视不可能像手机一样产生颠覆式的爆发式发展,毕竟还有电视厂商和电子元件厂商去竞争。当然,如果有公司能够开拓出杀手级别的应用,我是非常看好的,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比较难,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。

  在硬件已经普及的基础上,进一步革新已经面临瓶颈,软件服务内容才刚刚开始,是未来的主流,从这个角度就能理解手游的估值为什么会被市场炒到如此之高。此外,像微信这样的软件服务诞生后,可能逐步改变竞争格局,市场热点也正在朝这个方向转。但另一方面,这种软件服务是赢家通吃,对硬件厂商的带动效应较弱,相关标的不会像苹果概念铺得这么广。